![]() |
Kathog Rigzin Chenpo Dharma Association 噶陀仁珍千寶總網 版權所有 總會:台北市汐止東勢街201巷307號 / TEL:(02)2691-3004 中區閉關中心:妙乘法苑 / TEL:(04)2563-0771•大里華嚴精舍/TEL:(04)2481-1529 南區:TEL:(07)555-3249 |
![]() |
佛教見地 | 漢傳佛教簡介 |
![]() |
以八大宗派為核心介紹 |
指導上師:仁珍千寶六世 金剛弟子:仁珍能薩編整 |
就歷史意義來看,漢傳佛教是指﹕約於西元一世紀,東漢末年時期,佛教經由西域或海路進入中國。進入中國的佛教思想可歸納為十三宗,隨著各宗派的發展,彼此融攝,至唐代,以十大宗派為主流,其中以大乘佛教為主,共有八宗,雖然也有小乘傳承,但多為大乘所融攝,大乘八宗為:三論宗、法相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 三論宗: 三論宗以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與提婆菩薩的《百論》開宗立派,宣揚空、無相、無所得、八不中道等義理,是具有濃厚印度傳承特色的宗派。以其著重闡揚諸法性空,故又稱「法性宗」,別稱「空宗、無相宗、中觀宗、嘉祥宗、提婆宗、般若宗」等。 法相宗: 西元四、五世紀,無著的《攝大乘論》和世親的《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為唯識思想的代表著作。主要說明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意識,並非實存的「境識俱空」,又稱為「真實唯識說」,由真諦傳到中國,形成「攝論宗」。 淨土宗: 彌陀淨土思想乃依據《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三經所成立。四世紀間,世親菩薩造《往生論》,力勸往生西方。此「三經一論」先後傳入中國,成為淨土宗成立的重要典據。 律宗: 釋迦牟尼佛為檢束僧眾的行為,制定各種戒律,目的是淨化身心、證入涅槃。 密宗: 早在佛陀時代,真言密咒已流行於印度民間,用以守護、消災、治毒等。七世紀時,密教結合大乘教理的精粹,組織了完整的理論系統,以大日如來所說的《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為主,成立「胎藏界」和「金剛界」密法兩大部,形成獨立的宗派,又稱「金剛乘」。 禪宗: 禪宗尊奉北魏來華的菩提達摩為始祖,達摩以四卷《楞伽經》傳給二祖慧可,其後為: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門下,禪宗分為兩派:神秀及其弟子以長安、洛陽兩京為中心的北方傳法,稱為北宗,禪法主張漸悟;惠能及其弟子在南方傳法,稱為南宗,禪法主張頓悟。唐中期以後,南宗逐漸成為禪宗主流,北宗逐漸衰微,乃至湮沒無聞。六祖慧能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為禪法核心,禪宗在中國才真正形成。 天台(攝涅槃宗): 天台宗因開創者隋代智者大師居天台山而得名。此宗依《法華經》的教旨而建立思想體系,又名「法華宗」。本宗教門義旨,以《法華經》為宗旨,以《大智度論》為指南,以《大般涅槃經》為輔助,以《大品般若》為觀法,援諸經以增信,引諸論以助成。 華嚴(攝地論宗): 華嚴宗係依據《華嚴經》而立名。唐代初祖杜順大師創出「法界三觀」,總括華嚴奧旨而開宗。他一生中神異事蹟很多,比如聾子、瞎子拜見他以後,能聽能見。三祖賢首國師法藏著述豐厚,以《華嚴》為別教一乘的圓明具德宗,完成華嚴教觀雙門的組織系統,華嚴法門因而大行,所以本宗又稱「賢首宗」。法藏一生宣講《華嚴經》三十餘遍,常有瑞應,或有光明從口而出,或見五彩祥雲凝空。又本宗以四法界說明法界自在無礙法門,亦稱「法界宗」。現今通行的《八十華嚴疏鈔》是四祖清涼國師澄觀所作,故亦名「清涼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