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介紹
最新法訊
特別資訊
最新開示
學術研討
發心籌贊
首頁
 

 

   
Kathog Rigzin Chenpo Dharma Association 噶陀仁珍千寶總網 版權所有
總會:台北市汐止東勢街201巷307號
/ TEL:(02)2691-3004
中區閉關中心:妙乘法苑 / TEL:(04)2563-0771•大里華嚴精舍/TEL:(04)2481-1529
南區:TEL:(07)555-3249

「修心七要義導引文 」

多羅納塔大師著
藏譯中:噶陀仁珍千寶六世

 

嗡梭帝!

誠心頂禮最勝上師蓮足!

此為阿底峽尊者的無垢教傳心要修持,是自他交換菩提心。總說聖者仲敦巴大師的教傳稍微相屬密乘之口訣與無量本宗經部之口訣,此一切雖然相關於無顛倒的空性見,但此傳承多數為世俗菩提心的傳教者。出現持有噶當派教傳無數的聖者,亦獨取自他交換的解脫道。明示教傳口訣有許多不同種類,此為恰噶巴大師所言修行七義傳規。

此法有七義,頌云:「前行所依修學者。正行修習菩提心。惡緣轉為菩提道。終生修持歸一法。修行之驗量。修行之誓言。修行之學處。」

一、頌云:「先學諸前行(前行所依修學者)」

如說,自己頂上觀想根本上師,思維此乃諸傳承總集之自性,具足誠心地,祈請清淨上師、諸善知識賜給加持,願能心續生起慈悲殊勝菩提心。如此反覆祈請。

觀想上師由自己的頂門進入,安住於如同光幕或豎立之蛋般心中,此為入座前行,必須了知。
前行之觀想為思維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諸苦、業力因果等。若為初學者,勸修依《教法次第》的眾多思維,相續觀察直至心續中生起(出離心)為止。爾後,會熟悉禪定。

再次稍微回憶方式,此一切觀修總合乃,已獲得無法履次得到的人身,不論如何必須實修。

生命無常應此刻行法,臨死亡期,食物、財物、受用、親敵、住處、權威等無法跟隨,毫毛般的利害都沒有。此世的一切盡隨其發生,無必要在意,跟隨著的為善與惡也,已作的惡業無自由捨棄,自無作善業則無可帶,因業力關係投胎,不論到何處,唯有痛苦外無快樂,生為三惡趣當如何?一點也無不生此趣的信心,反覆練習此時遇到命難也不作惡業、精進行善業之心念。

座末,盡量唸頌七支法。座間,實踐觀想的意義,前後一切時分,此能實踐極為重要。

二、正行練習二種菩提心

附帶觀修勝義菩提心及主要修持世俗菩提心兩種。

第一、頌云:「修習勝義菩提心,分定與出定兩種。定中修持乃。諸法思如夢。心性觀無生。對治當自解。道體住本識。」

如是所說要義合一乃,前行與正行如前。正行觀修為,此等外內一切現分事如所現看似真真實實,卻為自性的幻現,其實無少分實有,如同夢幻般練習意樂。

再次觀照直指自心,尋找(實質存在否),即不存在顏色、形狀等任何一方,決定"心"也是無生無實有,內容無實有的心念,觀照體性即消失方向的界中安然而住,此為凡夫修持。

頌云:「出定修持乃。中間修幻夫。」如是在座間行任何威儀、任何現象觀為如幻化般,確定無實有的心念相續要生起。

第二、世俗菩提心分為前行、正行及結行三種。

(一)、前行─觀修慈悲心(修習世俗菩提心,分定與出定兩種。定中修持乃。)

初次觀修以容易生起的對境,如具恩父母、親戚、朋友等,具大苦三惡趣者及受各種痛苦之人、大罪人、具權威財富者等,以猛烈罪業的緣故,死亡確定即墮地獄等。

爾後,觀修不易生起的對境,能害者如敵人及部多等。

之後,對一切眾生觀修。剛開始思維今生的母親對自己的利益,如是一切眾生無一不曾為父母,因此一切全為給予利益者,不只一生,無數生全為父母,應使眾具快樂。此刻雖不欲苦,但眾生受種種苦且作大苦之因,實為可憐。吾之父母受如此痛苦,該如何?如此對具痛苦之眾生用盡各種辦法生起難忍之心。

(二)、正行

頌云:「輪修二取捨。彼二乘風息(或習)。」

如是所說如前修慈悲心,但光口說可憐而放下即無意義,因此要思維彼等一切之罪業及痛苦吾接受,己之安樂和善業布施彼等,配合氣息,吸氣時彼等之罪業及痛苦成熟於我;吐氣時,每位眾生都獲得吾之安樂及善業。

又如前配合吸氣,觀想彼等一切罪業痛苦如利仞削皮膜般,黑色集攏入於自之鼻孔融入心間。吐氣時觀想,自身的一切快樂及善業如月亮般,白光由自鼻孔而出,觸及一切眾生,當下成佛。對此發歡喜心,如是對吸氣、吐氣各階段練習。

(三)、座間修持

頌云:「出定修持乃。三境三毒三善根。為了正念勸行故。諸威儀中依詞修。取之次第由自起。」
如是所說,對境歡喜或悅意生起貪念,對能害者或厭惡者生起瞋心,對中間模糊不清之對境生起癡心或惑心,此等任一何時生起,願一切眾生諸煩惱三毒集合於吾心,願彼等脫離煩惱,願吾能代替彼等之煩惱,如是思維即三毒轉變為善根。

一切時分,彼等罪業成熟於吾,吾諸善根成熟於彼,如此:勝利利樂供養尊貴諸眾生,損害禍患吾願受。反覆如此唸誦亦如是思維。自取他人痛苦之前,思維未來於他生將受之一切罪業成熟於今。

三、惡緣轉為菩提道

頌云:「罪滿情器時。惡緣成覺道。」

如是所說,當遇惡緣來臨要轉為菩提之道,此亦應由今開始練習。此分為三種。

第一、以世俗菩提心(惡緣轉為道)

頌云:「報應皆歸一。修諸大恩德。」

自受別人之傷害,身受病苦、心感痛苦,自方之鄉村毀滅,朋友之欺騙等,遇到任何不順心時,不可有受到如此傷害而記恨或責怪他人之過,思維以有我執之過造如此業,自作自苦,此時定要毀壞我執,此等傷害吾之眾生為消吾業障者,具非常大恩德,如是反覆思維。

第二、以勝義菩提心(惡緣轉為道)

頌云:「亂境觀四身。空護為最上。」

如是所說,總一切現分,特別出現任何逆緣,雖如此顯現,但少分亦無實有,生住滅三處觀察,離一切可認定之自性明瞭,即現分非有無念中安住。此乃空即法身,明即化身,雙運報身,無二體性身。

第三、以殊勝加行修福懺罪(惡緣轉為道)

頌云:「四勝方便行。當遇為修持。」

如是所說,四加行為修福加行、懺罪加行、施食鬼神加行、供食空行護法加行。如此思維觀修,如吾不欲痛苦欲得快樂,遇顛倒之境為表需修福懺罪,應如是作。作七支文,特別廣大供養讚歎三寶,猛烈懺悔及守戒,一切座間,財物及受用供養上師及僧眾,造佛像、佛堂及印製法本,皆能成為善緣。
為了懺罪,精進誦經唸咒,作擦擦、禮拜及轉繞等。

針對諸能害者,布施食子,彼等為往昔欠債吾應還,取走債物故為具大恩德,更期望能毀滅吾。「一切眾生之痛苦、不欲過患、病、損害及悲痛,全部聚集於吾身,願眾生脫離一切苦。」如是作。

再,以多瑪供養護法,「不為今世之利樂而祈請,如吾病為善則請加持能病,若吾死為善則加持受死,若吾痊癒為善則加持康復。」如此作滅止疑望之祈請。

暫時所作,思維為一切眾生利樂而作,善業等任何自作,希望一切眾生能行甚於此善之佛法。不自主行任何惡業或生起惡念,全心思維一切眾生之惡業及惡行皆集合於吾之惡行。
行、臥、食等一切無記平等時段,全心想利他事。

四、終生修持歸一法

頌云:「總攝訣心要。合修五種力。大乘遷識訣。即五力要行。」

五力為引發力、嫻熟力、善種力、厭惡力、發願力。

所謂引發力為猛烈思維,由今天起至成佛止,尤其是直到死亡,特別的確定今日不離菩提心。

嫻熟力為猛烈練習二菩提心。

善種力為對行身口意之善業等不知足,盡量行使。

厭惡力為反覆思維定要降伏我執,往昔漂流輪迴受苦為其(我執之)過,此次隨伴(我執)亦無安樂,確定要毀壞(我執)。

發願力為總一切眾生於輪迴渡引,尤其一切善業迴向及祈願成為不忘菩提心之因。
遷識為初次不貪著一切物,自認為最具信心及功德處應捐出行善為善種力,以生生世世修持菩提心之因祈請為發願力,厭惡力為如前觀修,臨終中陰等發願生生世世不離二菩提心為引發力;威儀為身要(毗盧遮納)七支,不能則右側著地(吉祥臥姿),關住右鼻,往昔所修二菩提心練習為嫻熟力。

藥物遷識口訣為完整貝殼之灰燼、磁鐵粉、狂蜂蜜配置塗於頂門。

伍、修行之驗量

頌云:「諸法歸一意。」

一切法之意含蓋於降伏我執法內,依練習修心法定要漸漸減少我執。

頌云:「二證續上首。」

自心正直不愧於己之意。

頌云:「恆依唯歡喜。」

此為不管遇到任何逆緣及痛苦,無恐懼亦無感傷,成為行善之助伴,對不順緣等無不安心之念。

頌云:「放逸住能成。」

無以特別對治及專注時,對親敵、樂苦、能害一切境自然顯現二菩提心。

此四種為修行達到要處之驗相。具此等(驗相),非表未來無需修持。

陸、修行之誓言

頌云:「恆學三總義。」

此為修心不違諾言,三律不為墮罪污染及不偽裝:不表現無我示人之念,砍斷神樹、攪混靈泉、破壞神像、陪伴痲瘋病患等(裝模作樣)行為要放棄,依清淨之行為不偏私,修心成為親敵偏私,能忍受部多之害卻不忍受當下之傷害,能忍受親敵之過卻不能忍受痛苦,雖這些都能忍受,但求於樂中行法等不偏私,苦樂、順緣、逆緣一切都要修心。

「轉欲住本位。」

往昔愛護自己、不愛護他人之念轉變,自事擱置放下,做這樣也不要太表現,自然放下。

「不應說殘支。」為不說他人之過失。

「全莫思他過。」看見任何人有過失,即思因己心不清淨,彼非定有此過失。以自己現分不清淨故,就如很多人會看到正等正覺佛陀有過失,因此要斷根有過失之己心。

「先淨重煩惱。」觀察自心續最大之煩惱,集合一切法於此上。

「斷諸追求果。」練習修心為了駕馭鬼神,或偽裝為聖人對傷害己之人也報恩等,放棄欺人之心。

「捨棄毒食」貪執自己、執著實有的運心所作善業為如有毒之食,應放棄執著,瞭解如幻化般。

「莫學直報。」他人對己之傷害不可存恨。

「莫發惡語。」不揭發他人之過失。

「莫等險機。」不因他人傷害已過多年仍不忘,存待機報仇之心。

「莫刺要害。」不揭發他人過失、說粗語、唸誦非人之命要咒語等,不能說讓他人產生痛苦之語。

「莫犛載移牛。」不作自過嫁於他人之事,應自承之事莫以謀略成為他人之事。(以下四句之次第與原頌有異)

「莫天為魔。」雖然練習修心,若自心續不調柔即如天神成魔鬼般(成為佛教油子),故應越修自心越柔和。

「莫爭先鋒。」與人強功為己之意。(此句於其他修心七要版本內均存,唯多羅納塔之達丹寺及榮塘寺木刻及手抄本內均無。原頌有異。)

「莫當經懺。」不為治病、消業、轉惡運等練習修心如苯教師誦經般,修心要放棄傲慢、鬥心疑慮。

「莫樂求苦。」不能想施主死亡或生病就會作福,同伴或師兄死亡能得經典及佛像,與自己同輩死亡能獨獲財富,希望敵人死亡等,總說為了己之安樂讓他人痛苦之念定要放棄。

柒、修行之學處

「一行諸瑜伽。」如此食物瑜伽、穿衣瑜伽、眠寐瑜伽及安坐瑜伽等,唯一以利他心行持。

「一法諸對治。」修持時,生多病、遇傷害、造口舌,看起來越修煩惱越大,此為顛倒之修持,對治之一切法為思維希望一切的逆境及痛苦集合於現所遇逆境上,如此唯一行自他交換對治。

「初後行二事。」早晨猛烈練習發今日不讓墮罪污染之願,傍晚觀察是否受污染,若無則發歡喜心,若有污染則懺罪發願。白日再再重覆提醒。

「二境皆應忍。」(逆境)遇到痛苦、不順心、衰敗等任何狀況,思維往昔之業,不抱怨、不難過,取受他人之一切痛苦及罪業,想盡方法懺罪除障。

(樂境或順境)承受痛苦、具足快樂及放逸期間不能存捨心,財物用於善資、權勢轉於善業,發願一切眾生獲得安樂的祈願,樂境安忍。

「二事捨命護。」所守之戒總一切法學處及特別修心之學處,兩者中包含一切,因此不以自私分別念執著。

「當學三種難。」初次難以認識煩惱,因此一生起即應認識。中間難以轉變,因此應立即放下。最終難以斷續,發誓將來不生起如此之心念。

「取三主要因。」如此遇到殊勝上師,自心調柔,衣食緣具,若自圓,此為善業加行之主要三因,發願一切眾生亦如此具足,若其中任一不圓滿,所有眾生不圓滿處齊具於吾上,祈願眾生具足此等三緣。

「修三無失壞。」如此練習對上師之誠信不衰失、修心之歡喜不衰失、三戒律之持守不衰失。

「成就三無離。」身口意三者恆時不離善業。

「於境無方修,遍徹於善行。」發心遍滿諸眾生及四大等諸善惡境,此非為言詮口說,為內心深處徹底嫻熟。

「為諸敵恆修。」修心之對境為瞋心之敵及能害之部多,尤其為己利益反為傷害的恩將仇報者,對此應特別練習修心。

「不依於他緣。」如此就個性之善惡、物質之多寡、言語之粗柔等任何部分修心,不依他人練習。

「當修此要道。」今生比來世重要,脫離輪迴更重要,他事較己事重要,修法比說法重要,專注上師口訣修持較精通之大班禪依因明之研究重要。

「不應誤解」捨棄六種顛倒。無法忍受修行之苦,只能忍受滅敵護親,為顛倒之忍辱。不願修行正法,只欲此世之財富權力,為顛倒之欲望。不憐愍作罪之人,只憐為法苦修者,為顛倒之悲心。不勸依於己之人行法道,勸求今生虛榮,為顛倒之營求。不喜輪涅之快樂及行善,只喜敵人受苦,為顛倒之隨喜。

「不應選擇」於法無定解故,時而精進、時而懈怠,此多慮之念應捨棄。

「斷緣專修」(斷疑專修。此格魯巴諸上師釋為斷對好壞之疑慮。)不放逸相續,立即放下心念,專注練習一方。

「二觀尋解」記住自心續生起煩惱之境,鄭重觀察有無生起,若起則猛烈觀修對治。再觀察我執為如何,若似不存在,再想貪瞋之境,若起貪著,即刻放下此念,以自他交換法對治。

「莫作抱怨」對彼具恩及自修持存為己利,故無可抱怨他方。

「莫行嫉妒」對他方不可嫉妒,放下他人傷害、污辱、擾己心續等報復心。

「莫隨瞬變」不對應微小之事而現喜怒。

「莫欲聲譽」放棄為了名利而修行及行善之念。

「五濁惡世期,菩提轉道用,甘露訣精要,金洲師傳承。」如是說。在此處金洲大師又說:「諸念生即滅,諸治即擊壞,諸願為集合,諸道即當達,治法四菩提,需用渡邊地,惡眷報忍法,濁世必須要。」

如說,一起分別,空性中立即毀滅,當起煩惱立即對治,一切願望集合為毀滅我執及為盡量利益自心,道為立刻到達,無道與地可數,毀滅我執即成佛。

「惡緣即善識,部多為佛化,病痛滅罪帚,痛苦法性德,轉煩惱四法,濁世必須要。」等如前。遇不順心之逆緣時為勸行善,遇部多能增長福資及修德,生病即為消業障,痛苦本性為空性、是為法性應可取修持。此等之發生為吉事。

又說:「快樂大克服,痛苦大終結,無用正需要,鉤攝凶為吉,反用四治法,濁世必須要。」等如前。看似快樂時想做各種不如法之事,當下觀快樂之自性即樂無實有,看似快樂之現分布施一切眾生,能自我控制為對治。若稍微痛苦即絕望,現為痛苦之現分如夢幻般,尋覓即不可得,此現象中集合眾生所有不順心之事,能苦所苦空性故即大終結。

出現惡兆及神變,應思分別念有種種現象該遇此事,希望所有惡兆集合於我執之上,不傲慢及不起念化為空性中安置。若面臨諸不想遇之事,思此為我執該遇之事,願彼毀滅,自心快樂安置。若唯有彼即痛苦之伴,以業力而自心安樂。

住於內欲出外,住於山欲下山,住平地欲往山處等,菩薩次第中說:「履次遷住處,不悅難過時,如此責自身,即汝之性格,此處為上首,此念為安樂,依汝罪而判,不墮獄乃福,無焚燒乃福。」如此等。

「餘思畏懼事,對己當恥責,虧食作難行,虧衣取劣質,樂苦皆對治。」
生病時要成為護士。當你生病時,責怪曾給過恩德之護士對己應更好而不夠好,要思維生病時以我執之過失,非任何人之過。若護士對己有利益,往昔無一未曾使用過,現以我執應遇此事,如此稱快思之放下,心自然安樂。

「我為諸過根,拋棄遠方法,他為功德根,立即可受法,對治二終結,需用渡邊地,惡眷報忍法,濁世必須要。」此自過拋棄於遠方及立刻接受利他兩者中,包含一切修心法門。

「觀觀直直觀,輕鬆置安樂,此即不束解。」此任起分別念隨心而放逸,內攝時觀當下之體性,此體性中輕鬆安然放置。

此確定為阿底峽之傳規,大乘修心口訣有無量之導引文,但一切含蓋在修心七要內。

此乃以殊勝上師為了利益而尊稱大吉祥尊者達隆巴、三世諸佛之自性語自在皆喜善成就吉祥勝幢(阿旺更嘎拉則札西嘉參巴桑波)賜給導引文筆記,且說應彙整成圓滿之書籍,如此命令置於頂上,唯精要寫成書,遊方客多羅納塔二十六歲婁宿月(藏曆八月)初十著於聖地南嘉日丹,抄錄者更嘎達吉。吉祥!

「昔善緣覺者,自多善解因,無視苦惡語,求伏我執訣,因當死無悔。
此乃格西恰客哇耶西多傑著。」